滁州市工商局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当好“放管服”改革先行者,积极发挥改革“先手棋”作用,提效率、增便利、激活力,扎实推动各项便利化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全面完成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任务。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基础保障,压减企业开办环节,设立“一窗式”服务窗口,优化企业登记程序,全面启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建成统一市场主体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系统,将本市企业开办办理环节减压为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其中工商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市市场主体已达26万余户,今年新增万人企业数10026户,位居全省前列。
二、全面压减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大幅度压减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至183项,全市各级登记窗口在企业注册办结时同步,通过安徽省协同监管平台进行推送。发放《有关行政事项办理告知书》,现场签署《承诺书》。目前已抄送“双告知”信息1.3万余条,企业签订《承诺书》1.3万余份。
三、全面深化涉证涉照事项改革创新。按照能整合尽量整合、能简化尽量简化、该减掉坚决减掉原则,实现17个部门57项涉企证照事项多证整合,目前共办理 0.5 万户“57证合一”营业执照。积极开展“互联网+工商服务”,共有95项工商业务可在网上办理,是全省网上办件最多单位,完成网上办理登记2100余件,均在申请当日完成审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4项、实行告知承诺制8项,已惠及企业239户。
四、全面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一细则”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实现市场监管日常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指导督促市直52家单位和各县(市区)近200家单位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库和抽查工作细则,今年已对17个行业3400多户市场主体开展随机抽查。
五、全面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制定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办法,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平台,推进涉企信息联合惩戒,在两代表一委员资格审查、上市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项目评审、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今年6月全面完成“一网一库一平台”一期全部内容建设,打通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数据通道,归集数据超过5.2亿条,全市14个行业诚信“红黑榜”发布信息1.7万条,3048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