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宣城市工商质监局重点围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按照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有效促进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服务方式大转变。截止2018年9月底,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204171户,同比增长14.57%。
一是搭建工作平台,强化组织保障。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宣城市工商质监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计划》,各相关科室分工明确,紧密协作,按期完成了清单编制、信息对接、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是动态调整清单,简化办事流程。按照要求,梳理编制清单目录,对原有办事流程进行细化再造,首次共输入清单事项176项。根据上级动态调整下发目录和权责运行实际情况,先后集中进行四次清单深度调整和纠正纠错工作。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共认领录入207项,在用142项,其中2级事项21个,3级事项94个,4级事项1个。
三是实现互联互通,深化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线上服务,加快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及其他网上办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对接了省工商全程电子化办事系统并进行实际运行。目前,市局已对接省工商局系统事项75件,群众可在宣城市政务服务网点击后直接进入省工商全程电子化办事系统进行网上事项办理。截止2018年9月底,我市通过互联网+政府服务办理全市全程电子化登记2275户。同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实现涉企数据一网归集、综合监管、全市共享。
四是率先一网通办,优化服务举措。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市局派员随同市政府第一个到G60联席办主动对接“一网通办”具体工作,多次主动对接海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两地办件流程、收件要求等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共识,按期落实了“一网通办”相关事宜。9月28日,沪宣两地互发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全面投入运行,进一步降低长三角区域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共享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果。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拓展各类事项的网上办理功能,加大“一网通办”工作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获得感。